数学教材怎么读
发布时间:2019-04-26 作者:  来源:常德教育科研网 浏览次数:

数学教材怎么读

桃源县漳江小学 朱丽芳

数学课本既是老师进行教学的蓝本,又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充分进行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逐步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但是学生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或选择合适的方法提高阅读效果,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指导。

一、课前读,初步感知学习内容

1、读懂主题图。初步感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分别在读懂和读不懂的地方做上不同的记号;

2、读懂关键题。对书中的图、数、公式或解题过程要注意模仿,记住类型题和典型题;

3、按自学目标去读,做到有的放矢。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和速度”一课前,我给学生列出了以下的自学目标:

通过课前读你知道了什么数学知识?

你能运用读懂的知识独立完成课后做一做?动手试一下。

你认为书中的哪些知识还无法读懂,说出来先和组内同学讨论一下。

在第二天的交流反馈中,我发现多数学生能通过自学目标完成对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关系的感知,并运用其关系正确解决课后的练习题。无需老师多讲,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水到渠成。

二、课中读,加深理解学习内容

1、读懂例题

不管是课改实验教材还是审定教材,例题都是教科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范例。那么怎样才能读懂例题呢,我觉得:

首先应该读懂例题是以什么方式呈现的,它这样呈现的作用是什么。有的例题用文字描述,有的用表格,有的图文并茂。比如(人教版)审定教材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情境图下的例12,它围绕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提出的两个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再小组同学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万以内三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和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因此,教学时,教师先要引导学生仔细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

其次要读懂例题中的对话。(人教版)审定教材为了体现人文性、趣味性使教材内容更加活跃,把一些难点、重点、计算法则、概念等用对话的形式在例题中呈现出来,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读懂这些对话的意思,使学生逐步由“帮扶性学习”过渡到“自主性学习”。如第5册第43页例4”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和估算”,教材先用情境图的形式提出问题“收银员要收多少钱?”“要买这三种商品,爸爸应该准备多少钱才够用呢?”。教材第一步“阅读与理解”: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第二步“分析与解答”:一男一女两位同学对话“收银员收钱要准确,要精确计算。”、“准备多少钱才够,不用精确计算,估一估就行。” 通过对话,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第三步“回顾与反思”,数学小精灵在一旁友情提示: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教材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对话,让学生既解决了问题,更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研读教材,教育目的一览无余。

最后要读懂例题间的关系。(人教版)小学数学审定教材在例题的编排上也是有区别的。例题与例题的呈现形式是不同的,对学生训练的重点也是不同的。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P37-38中的两个例题:例1,儿童体内的水份约占体重的

,小明体内有28千克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这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例2,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比爸爸的体重轻

,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这是已知比单位”1”(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应用题。二者的解答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要读懂“做一做”和“练习”。

练习不仅具有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功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人教版审定教材四年级(上册)笔算乘法练习八中的练习安排:第1题是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帮助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2题是不进位和连续进位的乘法练习;第3题是口算练习用以巩固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形成基本的口算乘法技能;第45题是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运算在实际中的简单应用; 而第6题是比较大小的练习。第7题是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笔算练习。 以上几题都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通过不同的练习,学生能够加深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算理的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练算法,培养能力。

三、课后读,拓展延伸学习内涵

对于课后阅读,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自行整理知识,进一步消化、理解,并形成知识网络。这就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三点:边读课本边回忆老师的讲解;重点阅读新知的解析过程;注重归纳整理,形成系统。

注:本文系湖南省常德市立项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CDJYKY201502)成果之一。在省级期刊《湖南教育》2016年8月刊上发表。